1)第六十二章 :取暖问题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六十二章取暖问题

  看着如贫民窟似的难民房,我不禁有些心酸。我知道,此时的我,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,我还远没有修成古代帝王之术。我还是太仁慈,还是喜欢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看待大明子民此时面临的困境。

  “陛下,这已经很好了。”袁应泰轻声的说道。但我分明看到他的眼中也含着泪水。是的,这已经很好了。放在以往,这么大的雪。这么冷的天,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被冻死。可如今,他们虽然受了一些苦,但毕竟还活着。

  “陛下?”老人惊呆了。她那浑浊的目光呆呆的看着我。似乎还远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。

  “是的。这是当今陛下。”袁应泰缓缓的说道,“陛下亲自来看望你们来了。”袁应泰的声音有些哽咽。其实,袁应泰和我一样,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,他的心太软。历史中的他,如果不是心软,又怎会那么轻易的被努尔哈赤战败?又怎么会那么轻易的自杀成仁。但我知道,大明国内的建设需要这样的人。只有真正爱民如子如袁应泰这样的人,才能真正的治理好地方。他虽然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,但肯定是一位清廉如水,爱民如子的好官。

  老人却再一次被镇住了。她一屁股坐在地上,如一滩软泥,再也站不起来。

  我走上前扶起她:“老人家,朕无能,让你们受苦了。”

  好半天,老人才缓过来,她颤巍巍的要给我跪倒,这次,我没有拦她。这一跪,是我该承受的。承受这一跪,也意味着我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。我要让他们过上比这要好得多的生活。我要让我的子民不在因贫穷而受苦。

  我扶起她,让她坐在旁边的床边。

  “陛下,袁大人说的对呀。来到这里,我们过得已经很好了。比我们当初在自己家中过得还好。以前,我们吃上一些碎米就算过年了。可是,在这里,我们天天有好米吃。老太婆我活了快六十岁了,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米。我儿子说了,我们不走了,就把这当家了。”

  老人的眼中滚动着滚烫的泪水。我却更心酸了。我知道,他们吃的其实并不好,由于京城的粮食并不富裕,哪怕让那些京营的老爷兵回了家,但他们省下的粮食仍然不够这些灾民分的。直到泉州的几艘大船过来,有了咸鱼干之后,这种状况才有了一些改善,不过,咸鱼干虽然看着很多,但分到上万的灾民手中,就微乎其微了。可是,就这贫瘠的食物,老人仍然说,比他们过年吃的还好。那么,他们平时都吃些什么呢?吃糠咽菜?这个词语对我还说还只是一个词语,还从来没在头脑中形成过影像。可是,这确实是大明万万子民天天最真实的生活呀。

  我实在不敢看老人那感激的目光。和老人闲聊几句之后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