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_明末求生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三十三章救援襄阳城

  襄阳城的情况。张轩陆陆续续的得到。

  城外岘山之战,以及日趋白热化。从襄阳城到岘山之间,这短短数里之路,简直是尸体堆积起来。吴三桂与白旺两部,反复厮杀,人命仅仅是一个概念。

  而且随着战事的激励,战斗也不仅仅限于两部之间,白旺与吴三桂变成了前线指挥官,一批批士卒调到他们手下。只是限于战场的狭小,只能容纳数千人厮杀。各部只能分批上阵。

  更是因为战场的狭小。使得战事中火力空前密集,杨承祖几乎将襄阳城头所有的火炮都挪到这个位置上,而同样多铎也就红夷大炮对全部派上阵,随即也开始对城头的轰击。

  以至于双方大军都不敢结阵而战,因为一旦大队人马聚集,首先要面对的对面火炮的轰击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样密集的火力。杨承祖的甬道计划,刚刚开始就执行不下去了。

  说实话,这样空前的火力,不管是清军还是夏军之前都没有见过。

  袁崇焕宁远之战,十几门红夷大炮,就能主宰战场。清军仿制出红夷大炮,也不过四十门,就能横扫关外。至于得到了明朝在九边的红夷大炮,在潼关打得李自成没有脾气。

  而如今,双方聚集在,这小小弹丸之地的火炮,加起来也就有百余门之多了。

  地方太小,火力太密集。

  这样仗大家都没有打过。

  不过,杨承祖始终留这身边数万人马不敢轻动。而多铎也将八旗人马,包括汉军旗的人马都握在手中。

  双方都知道,这仅仅是开胃小菜。

  真正的大餐还没有开始。

  张轩不敢在宜城耽搁太久,从各地征召一些兵马之后,又借了郑芝龙留在武昌一部水师,由郑泰统领。

  郑芝龙并没有在武昌久留。而是回军福建,只是留下一些船队,留在长江之中,郑泰就是其中之一。只是郑泰的船队也并不是没有坏处的,郑芝龙的船只大多都是海船。能逆流到武昌已经不错了。

  再想顺着汉水而上,就有些为难了。

  大部分船只都并不能行驶进汉水,只能大量征召民船。

  张轩征召各处人马,再加上宜城士卒。共有五六万人马,已经将周围的兵力征调一空。不过,让张轩放心的是,罗玉龙已经决定西进了,王龙作为先遣部队,已经到达武昌。补充武昌兵力的缺口。

  五万大军,水陆并进。从宜城沿着汉水而上。

  如果仅仅

  是水路行军的话,张轩可以乘船直入襄阳府。毕竟襄阳城与后面的联系还没有断绝。

  但是此刻襄阳城还没有急需援兵的时候。

  打通襄阳城与后方的陆地通道,既可以牵制清军兵力,重振襄阳城中的士气。故此张轩选择大张旗鼓,好不掩饰的北上。

  如果从天空俯视的话,就会看见,从宜城到襄阳之间,船与船首尾相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