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章神童之名_三国铁血龙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小赵云又向书院提交了一份《乱世中的颍川书院如何求存》的报告。

  报告分析了时下大汉朝满目疮痍的现状,并断言不久的将来,乱世将临,书院须未雨绸缪,谋求自保之道。

  如何才能谋求自保?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断扩大书院的影响力,尽可能地多培养才冠天下的杰出学子,将颍川书院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!只要书院影响力足够了,再加上培养出来的众多顶尖大才照应,即便是在乱世,谁还敢动书院一根汗毛?因此,在小赵云建议之下,颍川书院就有了影响力极其深远的“四五六大奖赛”。所谓四五六乃是指四书五经六艺:四书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,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皆是时下学子必修科目也。

  大奖赛分为月赛、季赛和年赛。大赛取代以前的定期考试,所以书院所有学子都必须参赛,而非书院学子也可报名参赛,大赛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都会得到书院的不同奖励,而年终大赛夺冠且品评上佳者,则获得书院背后所有世家联名举荐孝廉之最大奖励。

  要知道举孝廉,在时下乃是士子们进军官途的主要途径,一般郡县二十万口每年才有一个举孝廉的名额,由此可见孝廉名额之珍贵了。所以,这个“四五六大奖赛”不但在颍川书院众学子中反响强烈,就连其它地方的学子也闻风而动,纷纷动用各种关系,削尖脑袋都想进入颍川书院,其目的当然就是为了这个举孝廉的名额也。

  在颍川书院里一段时间,不用小赵云刻意结交,诸如荀彧、荀攸、戏志才、钟繇、郭嘉、陈群、辛评、辛毗、许攸等学子,都与小赵云交好,无它,盖因小赵云之才情也。

  小赵云之所以提出这个“四五六大奖赛”,其目的就是欲借此推动自己的神童之名,所以,他除了废寝忘食地学习之外,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奖赛了,不但在第一次“学子四五六大奖赛”月赛中综合得分取得第一,而且在《诗》卷大比之自作诗环节时,正好时值中秋,以改苏轼《水调歌头中秋》惊艳全场,被评委水镜先生赞为“当世佳作”;在《乐》项大比环节,小赵云以自制小提琴演奏了一曲《梁祝》,感动得评委乐理大家蔡邕泪流满面,哽咽着惊呼:“天才!天才呀!”;在书法打比环节,以一手飘逸奔放的草书和雄厚圆润的颜体楷书远超同侪,被书法大家评委蔡邕惊叹曰:“此为开书法先河之绝品也”;其它比试也有惊艳之处自不必说,经过这次大比,小赵云“神童”之名不胫而走,在大汉士林中开始崭露头角。

  其间,隐士大儒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全才名儒蔡邕皆极爱其才,表示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