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六十一章 来自中国的浪漫主义_重生光影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牲以及社会责任等可题。”

  苏长青翻到了第一个影评,看完心里有点纳闷:“这写的是什么,这么暴力血腥的电影是浪漫主义?说的反话吧?反战内核一句没提,是特么写《移动迷宫》吗?”

  八幡晴美委托温泉店家买了好几份报纸,翻过去还有不少影评。

  “苏长青导演的作品是商业片中隐晦的,政治片中娱乐化的,抱着给三分的态度去看,回来马上给出五分好评。

  影片节奏掌控极好,配乐活力澎湃,角色设置合理,全片充满紧张感,对于我这种原本不喜欢暴力电影的人来说依然充满魅力,最后剧情反转出乎意料,将立意拔高许多,是近期值得推荐的好片!”

  “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,以这位中国导演去年的作品《太平号》推测,这仍是一部貌似内涵深刻的爆米花电影,看后果然没错。

  不过故事很有创意,视觉效果,节奏及冲突设置上可圈可点,只是过于暴力,科幻这一要素也没有多大存在必要,有人说《移动迷宫》是反美片,或许为了避免某些麻烦,导演作了妥协处理。”

  “‘我们的命运,不能永远掌握在别人手中!’,这是剧中日本演员前田信子的呐喊,而她本人是日共分子,据说十名参演日本演员中,三名是左翼人士。

  大亚细亚主义罕见地在这位中国导演身上复活,这是一部反战还是一部挑战影片,仁者见仁,拍出这样的电影很不寻常,难道中国已经有了觊觎亚洲的雄心?”

  这显然是个极右分子,写的玩意还是昭和时期的思维。

  “在当下的世界里,相信人性是很困难的,三十个异国陌生男女互相残杀,只有五个人能活下来,这应该是个结局很明显的故事,毕竟这部作品由中国人导演。

  人们会想当然认为善良、勇敢等美好品德在极端环境下不是制胜利器,反而是致命弱点,越凶残越无良的人才能生存,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一点,很无奈却往往是事实。

  然而所有的猜测都是错误的,也很庆幸是错的,苏长青导演很好地把握了剧情,如果不是因为透露剧情将招致谴责,我有极大的冲动告诉你这是个好故事。”

  苏长青翻看了所有影评,正面评价居多,但分析都不够深刻。

  除了那个右翼分子的影评提到了反战思想,其他基本没有提及,更别说分析东亚困局。

  这也没法难为他们,作为战败被占领国,外国导演拍的作品他们可以为影片制作水准叫好,但不太敢明白地表示立场。

  不过并不表示这些人不懂,二十年后日本连续拍了《男人的大和》《永远的零》《太平洋的奇迹》等几部二战电影,不情不愿借着反战之名,暗搓搓表达了反美的意思,但格局限制在那,欲语还休憋得要死,始终没有《移动迷宫》深刻狠辣大气。

  有一个影评的角度很刁钻,出说了苏长青虽然没有强调,但是的确很想表达的意思。

  影评名字就叫《人间恶意》。

  当吴鲸带着幸存下来的人冲进演播室,应该明白最恶意的并不是安排这个节目的人,而是那些观看他们死亡并欢呼的观众。

  也许是观众的欲望催生了游戏,并将规则推向残酷。

  如果这些人大部分是善良的,或许游戏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。

  所以这个游戏存在本身反推出一个结论,这个人间充满恶意。

  这个影评写得真不错,影评人用了心。

  没多久八幡晴美回来了。

  “我把您的衣服都拿去干洗好了,不然没有干净衣服穿了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