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割者_重生光影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它看着高大上的精神内核。

  然而金球奖不是美国影评人协会评选的,外国记者协会对外语片的口味与当地人差异相当大,历届和奥斯卡的获奖重叠率只有百分之三十。

  果然,主持人云山雾罩说了一堆,最终拿腔拿调地宣布:“获得本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是~《黑天鹅》~”

  热烈的掌声响起来。

  苏长青起身笑着与高仓健握手:“看来前辈要等到奥斯卡了。”

  金球奖提名没中的影片,有更大概率获得奥斯卡。

  十几年前高仓健主演过好莱坞电影《黑雨》《棒球先生》,还能听懂一些颁奖词,也笑着说:“我已经很荣幸。”

  穆沐和柳雨菲也有些意外这个结果,本来是陪跑凑热闹的,没想到获了奖,当然十分惊喜,都笑容灿烂地站起来。

  安吉丽娜握手祝贺苏长青:“您真是位充满惊奇的人。”

  梶芽衣子和鹿野千津也纷纷表示祝贺。

  莱昂纳多笑着伸了个大拇指,柏林电影节他们就这么玩过。

  苏长青左右手牵着穆沐和柳雨菲上台领奖,笑得春风得意。

  接过奖座时,主持人的口吻很夸张:“苏长青先生,据我所知媒体称您为奖杯收割者。”

  苏长青看了看手中的金球奖座:“收割者?这称呼听起来很酷,不过似乎就您这么说。”

  两人一问一答开始抖机灵,不知道这些是否也是大卫·兰道付钱安排的。

  主持人笑了起来:“说实话,我在观看您的电影前,不知道中国的芭蕾有如此高的水准。”

  这不奇怪,中美两国的人从来就没真正互相了解过。

  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、《青年文摘》一类鸡汤杂志是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,整整影响了一代人,很多人每期必看,老师甚至会要求学生以里面的文章作为作文范本。

  看这些杂志,你会发现世界格外美好,除了脚下这片土地。

  比如《读者》就刊登过一个后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故事:一战前德国人一共在青岛待了十七年,没修别墅没盖大楼,没搞喷泉广场,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。

  一百年后,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。

  而实际情况是当年德国人聚居区极小,青岛的下水道和他们没关系。

  至于青岛那么多德国别墅,写这些文字的人可能是睁眼瞎。

  在这些杂志里,美国人当然更对中国没二心,虽然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,可即便自己没钱搞教育,也要省吃俭用帮中国人民盖大楼建大学。

  这不免给人一种错觉,欧美一直把中国当爹供着,当年搞侵略完全是用心良苦为中国谋福利,为了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好,结果中国人民不知好歹,居然把他们给赶走了。

  九五年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,《真实的谎言》、《勇闯夺命岛》、《泰坦尼克号》,更是直接把国人震懵了。

  那才是文明世界,我们实在是差远了……

  这些基本就是这个年代中国人对外界、对美国的认知,不光现在的人相信,二十年后仍然有许多人信之不疑。

  美国人同样不了解中国,真正到过中国的美国人不会超过一百万人,不到美国总人口千分之一。

  我们通过杂志和电影了解美国,美国人基本也是通过中国人的作品来了解中国。

  然而我们在告诉世界什么呢?

  贫瘠的黄土愚昧的人,唱戏的戏子搞同性恋抽大烟,这些是八九十年代西方普通人了解中国的第一手资料。

  真别怪他们无知,我们就是这么告诉人家的。

  苏长青突然有种使命感,可又觉得无力,淡淡苦笑道:“以后您会有更多发现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