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八十一章 为标点赋予意义_重生光影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CNN履职。

  “如果你获得了金球奖,能不能接受我节目的独家专访,我可以安排在首秀。”

  她角色转换得倒很快,如果真顺着噱头把专访苏长青作CNN首秀,收视率肯定有保证,观众和舆论还是吃这套的。

  不过苏长青没同意,他可没这么戏精。

  而且提醒梅露兰理智些:“你刚从发言人位置下来,头几期节目最好聚焦熟悉的领域,符合大众预期,避免娱乐化。”

  其实也不是梅露兰不够理智,各地民风不同,米国人民表演欲是比较强的。

  不说别的,光看莫名其妙的美式摔角,就大概能领略这地方的人有多喜欢入戏。

  而且上下都如此,柯总拉链门成果渡劫之后,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忌讳,除了回忆录里作为卖点,卸任后甚至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弄了个专区,大谈和肥妞的风流韵事,吸来不少浏览量。

  所以他借凯文·史派西的奥斯卡小金人拍一段视频,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影帝,这种奇葩行径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而梅露兰与苏长青基本属于正常交往,从她的角度出发,凭什么就不能利用自身话题带来收视率?

  有话题也是资本,迅速炒热节目就能在CNN站稳脚跟,这对她很重要。

  可苏长青毕竟在不同文化环境里长大的,而且《航线》好不容易摆脱绯闻的坑,不能自己再跳回去,对这类炒作有些排斥。

  联合炒作也是顺便官宣关系,苏长青拒绝了显然太不给面子,梅露兰退了一步:“如果接下去观众要求我采访你呢?”

  过了放映期倒也无所谓,不过接下去国际关系瞬息万变,她想采访CNN也未必同意。

  “合适的时机当然没问题,我都是为你的发展着想。”

  这不是空话,作为对梅露兰事业的支持,苏长青利用这个假期与她很认真探讨了新工作,给了不少建议,甚至帮忙设计节目形式以及未来话题的基调。

  其实就是节目策划,攸关成败。

  学导演的没有不关心政治的,而且还得善于解读,苏长青一直就比较关心宏大话题,看过东西方不少政论时事节目,相比较当下仍很有时代优势,于是为梅露兰提供了大量建议、画了不少不可触碰的红线。

  不过并未包括涉华言论,大家各为其主,不准人家说话未免气量不足,其实多挨点骂没什么不好,未必有实际损失,还能更快更直接地了解许多状况。

  梅露兰与CNN接洽很久了,当然早就有了合作框架,节目也有了计划,甚至班子都搭好了,就等着她到位。

  比较之下苏长青给出的意见显然更合理更有前瞻性,格调也高出许多,大大拓展了思路。

  对于苏长青的不吝赐教,梅露兰感激之余还有另一套解读:“我对各国媒体的发展水平很了解,而且自认是半个中国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