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赵匡胤陈桥兵变凭什么得到天下响应_历史很有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周世宗柴荣号称五代十国第一贤君,然而在他去世半年后,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,攻破开封,建立宋朝。不出一年工夫,原本属于后周的广大地盘,尽皆归属于赵宋。虽然期间也有泽州李筠、扬州李重进起兵反抗,但绝大多数藩镇都是传檄而定。

 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,一二百年间藩镇林立,拥兵自重,只是表面臣服朝廷。就算是赵匡胤拿下开封,那也只是击败了后周皇室,为何天下没有再度如前朝一般陷入混战呢?

  必须承认,周世宗确实有才。相比同时代的其他君王,他推行善政,多有改革,尤其是强干弱枝方略,对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有着重大影响。宋太祖正是以周世宗作为参照,才能制定下“杯酒释兵权”,削夺藩镇权力,以及先南后北,最后对付契丹的治国方略。可是,周世宗治国时期实在太短,从他登基称帝到最后病逝,不过短短五年。五年间他南征北战,屡动兵戈,虽然也开疆拓土,建立赫赫功业。也正因为屡兴兵革使得国内劳苦,他日夜忧思,又养成暴躁性格,往往与臣子一言不合便施酷刑。故此,周世宗在世之时,天下诸侯尚忌惮其威势;一旦归西,各路诸侯无不蠢蠢欲动,尽皆生出反叛之心。

  相比周世宗易怒寡恩,宋太祖赵匡胤就显得豁达仁慈,知人善任。就算是面对昔日仇人,也能宽宏大量,唯才是举。赵匡胤青年时曾外出游历,来到随州,随州刺史董宗本,与赵匡胤的父亲是旧相识,又见赵匡胤年青有为,对赵匡胤颇为器重。赵匡胤也确实有才,无论是校场比武,还是行军布阵,总能赢得满堂喝彩。短短时间,赵匡胤就成为随州众将士的偶像。董宗本有个儿子叫董遵诲,他与赵匡胤年纪相仿,本来董遵诲是随州第一太子爷,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,整日都被鲜花掌声包围,谁料想赵匡胤到来后,将他的风头全部抢去。董遵诲心中难免有气,于是董遵诲想方设法羞辱赵匡胤,甚至不惜派人暗杀。赵匡胤颇有眼色,逃过危难后主动离开了随州。一晃十余年过去,董遵诲接替父亲出任随州刺史,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。他本有些沾沾自喜,谁料想一朝风云变幻,赵匡胤摇身一变,成了宋太祖。赵匡胤称帝后,将董遵诲召入京城,董遵诲想起昔年往事,胆战心惊,以为赵匡胤必会收拾自己。谁料想抵达京城后,宋太祖竟提拔董遵诲,封他为通远军节度使。董遵诲的母亲被契丹掳掠为奴,董遵诲多年寻找不得。宋太祖又派人出使契丹,花费数万两银钱将董遵诲的母亲赎回。董遵诲感激涕零,再三表示即便为宋太祖而死,而心无所憾。宋太祖却道,昔年在随州时,就亲眼见识过董遵诲才干。只需董遵诲用心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