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30章 你们不讲武德啊!(求订阅,求月票)_大宋有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了血本——把刚刚从赵桓那里收到的洪武元年的“补发工资”(价值300万的丝绸、铜钱、茶叶)全数拿了出来,都用于信(信德府)、磁、洺等处十三城筑城工程,以及固镇、綦村镇铁山扩建工程了。

  其中“十三城筑城”是直接投资,雇了信德府、磁州、洺州、相州、卫州等五个州府的十三万民伕,用沙包筑垒的方法进行施工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十三座城池以及环绕在这些城池周围的支堡全部打造得固若金汤!

  而对固镇和綦村镇的铁山的投资,则以借贷的方式进行。借钱给以张广辉和陈潜这两个“忠商”为行首的36个冶主为本,分别让他们负责固镇、綦村镇的铁矿和煤矿——之前因为金兵南下,这一带的铁矿、煤矿大多停了产,冶主和矿工也大多逃散。不过在张广辉和陈潜的努力下,现在总算又找到三十几个冶主和万余户矿工。

  现在固镇、綦村镇一带的铁矿煤矿,都已经复工,一车车的铁矿石、煤炭、木料,,已经被拉到了用土包垒起来的固镇城和綦镇城中。这两座城堡的占地可都不小,城内还给分了二十多个“坊”,除了被官府和兵营所占据的“坊”,其余都是铁坊。每座铁坊门口都有不少附近村子上来的壮工,簇拥得一团一团的,看见有大车入坊,就一拥而上。随车的铁坊伙计就会大喊:“别挤,别挤......都有活干!托官家的福,扛大包的活儿可干不完!”

  说的也是啊,赵楷这几个月发给劳动人民去扛的大包真是数以千万计!

  以至于用来编织大包的麻和稻草都出现了供应紧张......在盛产水稻的四川、荆湖两路,各地官府都开始要求农民们上缴稻草抵免役钱了。

  除了这些扛大包的力伕,各家铁坊之中,还有许多砌炉子的造炉匠在忙活——他们正在建造的是土法高炉,建好以后看着就跟碉堡差不多。“碉堡”边上还要修个巨型的鼓风箱,用来往炉子里面吹风。

  而用这种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就是生铁了,需要用炒炼法、灌钢法、坩埚法进行再加工,才能变成接近于钢的熟铁。

  不过为了节约木炭,上等的铁料(用木炭炼出来的生铁)不会在固镇和綦村镇进行加工,而是会直接运往洛阳。在木炭供应比较宽松的洛阳加工成熟铁,最后再进行锻打,制成甲胄或兵刃......而所产出的甲胄,如果要卖给赵楷,则需要一套一套的用神臂弓试射,而且还要随机抽取几套,由铁坊之主穿上亲自去试神臂弓!

  至于卖给府兵的甲,赵楷每套只给20贯,余下得他们自己的血汗钱!而且这甲是他们的私产,可以传给子孙的!怎么检验,赵楷就不管了......不要弄出人命就行!

  这大概就是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ivici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